《自省录》
昔者仲尼有言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夫君子之道,贵在自知其过而能改之;圣人之学,重在反躬自问而不掩其短。是以古往今来,明哲之士无不以自我反省为修身立德之本。吾虽非大智之人,然亦常怀自省之心。每于独处之时、夜深人静之际,或遇事之后、成败之间,必当反躬自问:吾身之言行可否?心性之修为有无不足之处?
一曰勤勉与否
往者既云尽矣,来日方长。吾尝闻古人言:“业精于勤而荒于嬉。”昔日之我,或因懒惰而蹉跎岁月;今朝之我,虽有所学,然是否已达到至境?吾自问:吾每日所思所行有无懈怠之处?又曰:“勤者如蜜蜂采花,不勤者则坐享其成。”今吾常以读书为乐事,然是否能将所读之书融会贯通、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?抑或只是口诵心非,徒增学问之皮毛而已?
二曰谦逊与否
《礼记》云: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。”又言:“不骄人,不知也。”吾素来以谦逊为美德,然是否仍存有骄傲之心?往者,每遇一事,或因初涉领域,不免轻率地发表意见;或因已有所成,便以为他人皆不及我。此种心态实乃大忌,易致自负自满之弊病。今吾欲以“谦受益”为座右铭,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颗谦虚之心,广纳博采、厚德载物。
三曰忠诚与否
《左传》有云:“夫君臣之义,犹父子之亲也。”昔日之我,或因私心而误国事;今朝之我,虽能明辨是非,然是否已将国家民族放在心中最高位置?又《尚书·无逸》曰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吾自问:今日之我对待百姓是否仍怀有赤子之心?能否做到勤政爱民、廉洁自律?
四曰知足与否
“知足者常乐,贪得者必忧。”往者,每遇顺境则喜形于色;今朝,虽已有所成就,然是否仍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?吾自问:我是否被物质的欲望所束缚,以致失去内心的平和与宁静?
五曰诚信与否
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昔者孔子以诚信立身,谓之为君子之道。今日之我亦应以此为准则,无论何时何地,都应坚守诚信原则。吾自问: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做到言出必行、言行一致?又曰:“人有德于我也,不可忘;吾有德于人也,不可不忘。”今朝之我,虽能知恩图报,然是否仍有一丝侥幸心理或贪念?
六曰孝顺与否
《孝经》云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吾自问:今日之我是否仍能以实际行动回报养育之恩?又曰:“事亲以敬,为孝之本。”今朝之我,虽常以工作为重,然是否已尽到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?
七曰友爱与否
《论语》有云:“君子周而不比。”吾自问:今日之我在待人接物时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、不偏私?又曰:“亲仁善邻,德之首也。”今朝之我,在与朋友交往中是否做到了言而有信、友爱互助?
八曰守法与否
“法令者,民之命也,为治之本也。”吾自问:今日之我是否能遵纪守法,不越雷池一步?又曰:“无令家贫。君子之道,行之以礼;小人之道,则行之以刑。”今朝之我,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做到知法懂法、用法守法?
九曰节俭与否
“奢则失礼,俭则足用。”昔日之我,或因虚荣而追求物质享受;今朝之我虽有所改变,然是否仍存有浪费之心?吾自问: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做到节约资源、勤俭持家?
十曰感恩与否
“知恩图报,报德忘怨。”往者,每遇困难则求助于人;今朝,虽然已有所成就,然而是否仍能保持一颗感恩的心?吾自问: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做到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、关爱他人?
综上所述,虽曰自省之事,然吾深感其中之不易。昔者孔子言:“君子求诸己。”今日之我亦当以此为准则,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。唯有如此,方能成为真正的君子。
吾愿以古人之言行举止为鉴,常怀自省之心,不使一日之过留于心上;亦愿以圣贤之道为标,每日勤勉自励、修身立德,以期达到完美之人格境界。